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整体发展的需要,实现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由单一学科治疗向多学科协作发展,2007年9月我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集心脏内科、外科及CCU为一体的心脏中心。在全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心脏中心主任李彤教授的带领下,心脏中心整合了心内科与心外科的技术力量,成功实施了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综合治疗的新型治疗模式,建立了冠心病综合治疗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心脏内、外科的全面联合。将心脏内、外科一体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适应征,合理施治,给病人一个合理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形成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减少了由于心脏内、外科间转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目前心脏中心已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实施心脏介入、冠状动脉支架、安装心脏起搏器、电生理检查及治疗,开展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CRT)和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血管内超声(IVUS)等新技术,在外科治疗领域,开展先心病矫治、全动脉化搭桥、ECMO辅助下搭桥、Hybrid手术、重症瓣膜病手术、术中同期房颤射频消融等特色医疗,建立ECMO治疗基地,治疗急性心肺功能衰竭、H1N1及重症肺炎、急性冠脉综合征、外伤的效果良好,救治成功率较高。
特色诊疗: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心脏内科严格掌握介入治疗指征,使各种疑难、复杂心脏病患者能够得到高水平的治疗,应用IVUS技术,指导复杂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并评估术后效果。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介入治疗居于市内领先水平,使我院成为本市唯一一家能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呼吸机支持下完成紧急冠脉介入治疗的医院。
冠脉搭桥手术(CABG)
常规开展七十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最大的患者达82岁,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常规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桥,其10年通畅率分别达95%、80%以上,与传统的以自体静脉为材料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年通畅率40-50%)相比大幅提高,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于年轻患者,采取全动脉化搭桥,提高了远期通畅率,降低再次手术率。成功运用ECMO支持下,对LVEF<30%的高龄危重患者在不停跳的情况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扩大了冠脉搭桥手术手术指征,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ECMO治疗基地
建立了继北京阜外和安贞医院之后的全国第三家,也是天津第一家ECMO基地。首次应用ECMO救治2例暴发性心肌炎,心脏停搏30,62min患者取得成功。成功应用ECMO结合PCI技术救治心脏停搏近60min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例。对于危重症高龄患者,在ECMO辅助下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ECMO辅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扩大了手术的适应症。在ECMO辅助下救治11例H1N1流感及重症肺炎患者,国内成功率最高。目前我院应用ECMO已救治了80多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外伤、心肺功能衰竭的垂危患者,使病人起死回生,救治成功率国内较高。
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
心脏中心在全国首推CCU病房视频探视制度,在保证患者治疗环境安静、干净和预防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满足了患者和家属通过视频“面对面”亲情沟通的心理需求,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治愈率也随之提高,心脏中心乃至整个医院的社会信誉度也得到了提升。同时CCU以及心导管室、心脏彩超检查室位于一个病区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绿色通道更加便捷、快速,减少了转运途中的风险,“一站式”模式的建立,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Hybrid手术
冠心病Hybrid手术是指外科医师通过胸部一个小切口采集内乳动脉,在心脏跳动下将其与左前降支吻合,完成内乳动脉桥的建立。同期或择期,介入医生经皮穿刺,经股动脉途径给患者其余病变血管植入支架,同时血管造影评价内乳动脉桥的质量。这样大大缩短了常规外科手术的时间,患者无需在肢体上留下采取取桥血管后遗留的疤痕,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有很高通畅率的乳内动脉桥,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微创外科与PCI的不断完善,缩短了心脏内、外科之间的距离,使两者互为依存,优势互补。
目前,我院已成功开展冠心病Hybrid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我院还成功应用介入与外科技术结合Hybrid手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手术
目前开展联合瓣膜置换/成形手术、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等;危重瓣膜患者如反复心衰、巨大心房/心室、极低射血分数等占三分之一强。对于巨大左心房患者,积极进行左心房减容手术,对于合并房颤患者,积极进行术中直视消融,恢复窦性心律,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
先心病矫治
目前开展手术矫治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鲁氏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三尖瓣下移(艾勃斯坦畸形)、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闭锁等先天畸形。此外,还开展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我院作为天津市先天性心脏病救治定点医院,并多次与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先心病救治工作。
心脏起搏器
心脏每时每刻通过自律性细胞发放规律的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舒张,从而保证人体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当这些产生节律的细胞发生故障时,会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甚至停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就是一个人工的“司令部”,它能替代心脏的起搏点,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心脏起搏器是由电池和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器,能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导线传输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局部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通过细胞间的传导扩散传布,导致整个心房和(或)心室的收缩。起搏器能够使得心脏恢复自身节律,心肌产生规律收缩保证全身脏器的血液供应。现代的起搏器可以完全智能化的调控心脏节律,当自主心率超过起搏器设定频率时,起搏器处于休眠状态(感知功能),当检测到患者心率下降时,起搏器会自动启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肌细胞收缩。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心肌梗死后、终末期心衰、猝死复苏后的患者随时处于猝死的风险当中,对于高危患者通过预防性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及时检测出并判断患者所发生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给予不同的处理,从而达到终止恶性心律失常、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心室再同步(CRT)
对于终末期心衰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通过植入三腔起搏器使得心室收缩恢复同步性,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
我院目前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腔,找到引发心律失常的病灶,通过射频能量给予破坏,可以成功治愈心律失常。目前该技术可以应用的疾病包括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顽固性室早,房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阵发性室上速的成功率99%以上,手术可以彻底根治。房扑及房颤导管消融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手段,其中房扑消融的成功率在95%以上,对于阵发性房颤的一次成功率在70-85%左右,持续性房颤一次消融成功率能够达60-70%,接近国内外领先水平,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
此外心脏中心还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已完成及在研课题共计10余项,其中省部级重点课题3项,获得成果鉴定4项,获得国家专利5项。由李彤主任主持进行的“终末期心脏病的规范治疗”科研项目立项为2006年天津市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攻关专项,目前已完成成果鉴定,获得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心脏内科作为英国牛津大学组织牵手的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HPS2—THPIVE研究的协作单位之一,主要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或降低高危心脏病病人以及高危糖尿病病人再发心梗的长期临床疗效。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18日
星期日
5月19日
星期一
5月20日
星期二
5月21日
星期三
5月22日
星期四
5月16日
星期五
5月17日
星期六
5月18日
星期日
5月19日
星期一
5月16日
星期五
5月17日
星期六
5月20日
星期二
5月21日
星期三
5月22日
星期四
5月16日
星期五
5月17日
星期六
5月18日
星期日
5月19日
星期一